在房屋加建工程中,基础加固技术是确保整个加建部分乃至原有房屋结构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随着人们对居住空间需求的不断增加,房屋加建项目日益增多,但如果基础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基础加固技术至关重要。
一、房屋加建对基础的影响
当进行房屋加建时,新增的建筑结构会给原有的房屋基础带来额外的荷载。原本设计承载一定重量的基础,在面临新增荷载时,可能会出现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基础沉降不均匀,进而引起房屋墙体开裂、地面不平甚至结构倾斜等问题。例如,在一些老旧小区的房屋加建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基础进行妥善加固,加建后不久就出现了房屋局部下沉,导致二楼加建的房间与一楼原有房间的门窗对不齐,严重影响了房屋的使用功能和整体美观。
二、常见的基础加固技术
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承载能力不足但地基土有一定承载潜力的情况。通过在原基础周边向外扩展,增加基础的底面积,从而降低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具体操作时,需要先将原基础侧面和底面的覆土清理干净,然后按照设计要求绑扎钢筋、支设模板,灌注混凝土,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在灌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灌注速度,确保新增加的基础部分能够与原基础协同工作。例如,在一栋两层住宅的加建工程中,原房屋基础为独立柱基础,因加建一层所需增加荷载较大,采用加大基础底面积法,在每个独立柱基础周边向外扩展了一定尺寸,成功提高了基础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加建后房屋的稳定。
锚杆静压桩加固法
锚杆静压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加固技术。它利用锚杆将桩体静压入地基土中,通过桩身与地基土的摩擦力以及桩端的支撑力来承担上部荷载,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在房屋加建工程中,首先要在原基础上预留压桩孔,然后安装锚杆、架设压桩架,将预制好的桩体逐节压入地基土中。压桩过程中要实时监测桩的入土深度、压力等参数,确保桩的施工质量。比如,某商业建筑在加建部分时,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地基土较为软弱,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法,有效地增强了基础的承载能力,满足了加建后的荷载要求。
树根桩加固法
树根桩是一种小直径钻孔灌注桩,因桩体形状类似树根而得名。它可以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物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基础加固。施工时,通过在原基础下钻孔,插入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形成桩体。树根桩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布置,既能单独作为支撑桩使用,也能与其他加固方法联合使用。例如,在一些古建筑的局部加建或修缮工程中,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原有风貌,采用树根桩加固法对基础进行加固,在不破坏古建筑外观和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成功提高了基础的承载能力,确保了加建部分的安全。
三、基础加固技术的实施要点
前期勘察与设计
在进行房屋加建基础加固前,必须对原房屋的基础状况、地基土性质、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的勘察。只有准确掌握这些基础数据,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案。同时,加固方案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加建部分的结构形式、荷载大小等因素,确保加固后的基础能够满足整体房屋结构的安全要求。
施工质量控制
在基础加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对于每一道工序,如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灌注等,都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要确保新老材料的结合质量,例如在加大基础底面积法中,新灌注的混凝土要与原基础混凝土紧密结合,防止出现分层现象。同时,要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锚杆静压桩的压力、树根桩的灌注高度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后期监测与维护
基础加固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还需要对加固后的基础进行长期的监测,观察是否有新的沉降、位移等情况发生。一般可以通过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测量其高程变化来进行监测。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此外,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房屋基础的维护,避免因外力冲击、地下水侵蚀等因素影响基础的稳定性。
总之,房屋加建的基础加固技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法,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和长期的监测维护,才能确保加建后的房屋结构安全稳定,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和使用环境。